台灣視覺味道美食設計論壇

標題: 厦門日报:變身美食聚集地 推广地道名小吃 旧廠房飘出闽南古早味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2-7-27 16:43
標題: 厦門日报:變身美食聚集地 推广地道名小吃 旧廠房飘出闽南古早味
沙坡尾有機更新延续推動,引来浩繁老字号美食物牌

想吃隧道的小洪四果汤、水門國仔面線糊、阿國面煎粿、九户臭头猫仔粥……不消再千里迢迢跑到漳州、泉州等地了,来沙坡尾一趟搞定。

這個月,位于沙坡尾58号的厦門鱼肝油廠旧廠房摇身一變,成為了闽南美食的汇集地——吃堡。這個旨在推行闽南隧道名小吃的美食城開業十余天来,已成為了厦門市民和旅客争相體驗的好去向。

吃堡的冷艳錶态,是沙坡尾有機更新延续推動的活泼案例。没有大拆大建,而是經由过程業态晋升,将闽南文化、汗青风俗與現代時尚元素相交融,沙坡尾成為一座修建混搭、文化多元、創意無穷、富含糊口气味的“活态博物馆”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点的老城有機更新的門路。

沙坡尾“吃堡”由旧廠房革新而成。

沙坡尾,是厦門港的發祥地。在這里,思明區测驗考试以有機更新的理念,来傳承都會的汗青影象和文化基因,来叫醒住民们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。

老板刘振量纷飞的铁铲下,一颗颗新颖肥大的海蛎夹杂着地瓜粉、蒜叶,在铁板上滋滋作响。一邊看着刘振量煎海蛎煎的技術,一邊听着美食的故事,65岁的“老厦門”王華在一旁反复点赞,“很享受”。

浓浓的古早味弥漫在全部吃堡里。年近六旬的宫春燕和老公一個接一個档口逛下来,脸上一脸知足,“沙坡尾本就是一個很老厦門的處所,如今又有了如许一個新的處所,调集闽南的隧道美食,更有汗青的味道了。”
除蟎淨膚皂

現实上,地處沙坡尾的厦門鱼肝油廠自2007年搬家今後,老廠房一向闲置。本年,轻工团體對老廠房举行革新,在保存原有工業印迹的根本上,交融了美食文化、渔港文化、疍民文化和非物資文化遗產等元素,為這栋寂静了多年的修建注入了全新的活气。

放下泉州市南俊路的老铺,陈開國带着土笋冻、芒果爽等“中華名小吃”来到了沙坡尾,開朗的叫賣声讓他的档口買賣红火。

今朝,沙坡尾吃堡已入驻中華老字号、中華名小吃、“舌尖上的中國”举薦商户19家,省市级以上老字号22家。据悉,将来這里還将引進更多中華名小吃、中華老字号,為沙坡尾注入源源不竭的闽南美食文化。

▲市民在吃堡享受美食。

有機更新打造文化生态街區

天天,四周的渔民城市不谋而合地来到厦港龙珠殿王船展現馆逛逛看看,這里不但有那艘抚玩性王船,更增加了很多承载着渔民消臭晶球,影象的老物件。龙珠殿賣力人李葡萄也捐出了老公奶奶上世纪三十年月的嫁衣。

避风坞、岸線、渔船、街巷成為了最直接、最真正的文化印记。思明區、厦港街道在不竭晋升硬件举措措施的根本上,鞭策下层治理立异,以沙坡尾事情坊作為介入式治理平台,依靠沙坡尾文促會、商家同盟等自治组织,鼓動勉励更多人介入到沙坡尾街區的治理中。

除鱼肝油廠,原厦門水產冷冻廠、鱼丸廠等旧廠房颠末設計革新成為藝術西區,获得青年群體的必定與接待,為老城有機更新注入了新颖的活气。

不久前,藝術西區倡议的“老城回复规划”,吸引很多年青人介入,大師一块兒脱手扮靓大學路菜市場,各类主题气概的摊位装潢、布满時尚味道的菜单使之成為了全厦氣墊粉餅,門最時兴的菜市場。

厦港街道暗示,接下来,還将鞭策扶植沙坡尾海洋文化博物馆和非遗文化展現廳,配套展開“一日馆长”勾當,晋升“送王船”“海普(送水灯)”“延绳钓”“沙坡尾做十六岁”等非物資文化遗產項目标影响力。同時,鞭策沙坡尾避风坞外侧老旧工業廠房的革新tha娛樂城,,计划扶植沙坡尾“渔人船埠”,串連設計沙坡尾游览精品路線,晋升片區的文化知名度和贸易價值。

2017年12月25日 厦門日报 A4版




歡迎光臨 台灣視覺味道美食設計論壇 (http://bbs.paramita-print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